《最后一张签证》幕后故事:不愿“中国辛德勒”尘封
ITle="《最后一张签证》海报" />
《最后一张签证》海报
(记者 张曦) 1938年的奥地利,犹太人遭到纳粹疯狂迫害,只有拿到外国签证才可以逃离,在各国忌惮纳粹以各种借口拒办签证之际,惟有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向犹太人敞开签证大门,为他们办理通往中国上海的签证。
这段真实的历史近日被搬上荧屏,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正在江苏卫视热播。近日编剧高满堂接受了视剧背后的故事。
ITle="剧照" />
剧照
曾创作过《老农民》、《闯关东》、《于无声处》等热门电视剧的高满堂,对这段历史充满了敬重,“78年前,中国签证官向4800个犹太人发放了签证,一张签证能挽救一条生命。这是先辈们做出的一件影响世界的事,我们作为后代为什么不去发扬?”
高满堂认为,这段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故事在欧洲很出名,但国内却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中国人做了这么一件好事,却被尘封许久”。
ITle="剧照" />
剧照
“我接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首先决定的是不向‘世俗谄媚’靠拢,不去迎合低级趣味,要写一部有分量、有思想、有艺术追求的一部作品。什么小鲜肉、收视率……我都不考虑。”
电视剧《最后一张签证》里,王雷饰演的普济州原型是外交官何凤山。何凤山曾撰写自传《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但是书里对这段往事却非常轻描淡写。因此,如何创作是摆在高满堂面前的一个难题。
ITle="高满堂" />
高满堂
“我认为这个历史事件具备了传奇性,你想多少犹太人到中国大使馆为了一张签证,它有无限的戏剧可能,它的戏剧空间特别大。包括陈宝国演的鲁怀山,虽然是作家赋予的,但并不是随便赋予,而是被真实历史事件打动。”
在高满堂看来,比创作更重要的是保证真实。他直言如果为了市场,创作轴心肯定会发生偏移,导致狗血。“纳粹、反战、科研家失踪,那狗血起来真是狗血满天飞。但是如果坚持严肃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就会发现这个剧和狗血无缘,比如说外交官有外交技能,一样有铁的纪律。如果他可以深入敌穴、无所不能,就把历史给扭曲了,最可怕是这种一念之间。”
ITle="剧照" />
剧照
为了真实再现那段岁月,高满堂前后去了三次奥地利,实地采访集中营、大使馆、犹太人纪念馆、博物馆等,“我为什么要去?因为在电脑上看的资料是没有感情的,但当你看到犹太人成千上万的公墓、十字架,那种静寂,当看到黑白门的监狱、集中营、当年烧人的大烟囱,当我身处实地时,每根汗毛都立起来,那种感觉特别恐怖”。
通过采访,高满堂发现,当年何凤山顶着巨大的压力给犹太难民发放签证,“不仅是把每张签证亲自送到对方手中。如果是送到有影响的人家中,还往往在对方家坐一宿,然后再亲自护送他们上车”。
对于当下热播的鬼怪仙侠、家庭类影视剧,高满堂希望能重振现实主义精神。他告诉记者,自己想通过《最后一张签证》给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做一个建议,“现实主义没死,现实主义没亡,现实主义依然绚丽多彩,没有那么悲观”。(完)
济宁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