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官员生态政绩考核真正“重起来”

2017-01-17 03:38:57 济宁新闻网

社论

要想让官员生态考核真正“重起来”,除了增加考核权重,在执行层面至少做好两件事。一是强化问责,对统计数据造假零容忍。二是,让公众参与监督,包括推动考核数据和信息的公开,细化相关程序等。

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对外表示,近期印发的多个涉及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包括由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发改委、统计局、环保部、中组部等基于此文件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对生态环境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

官员政绩考核压缩GDp考核,增加生态考核权重,此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过这样的表态。但真正的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最近,郑州就曝出该市环保不合格,但政绩考核却优秀的新闻。原来郑州所谓“增加生态考核”,结果只是环保考核权重占比只有16%,相对应的是,经济规模质量效益的权重高达50%。

在一些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之所以换汤不换药,出现GDp继续独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绩考核体系的改革由地方自行主导,在GDp与税收、就业等实际经济利益挂钩的现实下,地方压缩GDp考核。增加生态考核的意愿并不强,因此难免采取消极的办法抵制。

如今,这一局面有望改观,近期印发的多个涉及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意味着地方政绩考核今后怎么改,不能再任性而为,不能再糊弄公众,而是遵循国家层面的指导规范。

根据绿色指标考核体系,资源利用权重占29.3%,环境治理权重占16.5%,环境质量权重占19.3%,生态保护指标权重占16.5%,增长质量权重占9.2%,绿色生活权重占9.2%。其中GDp增长质量权重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权重的一半,占全部考核权重不到10%。这一指标如果能够最终实行,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地方政府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观。

不过也要看到,因为这些印发的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只是国家对于地方生态考核的总体要求,这样的生态考核印发下去,接下来各地政绩考核制度怎么改,最终是否能让生态考核真正“重起来”,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之前,一些地方曾有绿色GDp的尝试,但大多不了了之。环境考核一旦落在执行层面,往往难度不小。虽然这次印发的几个涉及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比以往更为具体,但具体到实施阶段,还有待明确。

比如,一些生态文明指标考核,要靠当地政府上报的各种统计数字作为依据,包括关于资源利用、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一系列数据,倘若地方政府在统计上造假,最终的考核结果就会失真。

再如,指标考核有“公众满意程度”这一项,对此,谁说了算?在环评领域,公众调查问卷造假并不少见,这是前车之鉴。如果缺乏一套规范的调查程序,“公众满意程度”调查也很容易被人为操纵。

所以,要想让官员生态考核真正“重起来”,除了增加考核权重,在执行层面至少做好两件事。一是强化问责,对统计数据造假零容忍。二是,让公众参与监督,包括推动考核数据和信息的公开,细化相关程序等。官员政绩考核改革不能关起门来,这一场改革要想成功,开放和透明是第一前提。

济宁时评

济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济宁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济宁新闻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452584743@qq.com

takef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