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民粹主义横扫欧洲?
陶短房 时评作者
2017年又是一个欧洲选举年:号称欧盟两大支柱的法国和德国,前者将在四、五月间举行总统大选,后者则将在9月举行立法选举,另一个欧洲重要国家荷兰,立法选举则定在3月15日。
鉴于过去一年里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声势大噪,以及拥有浓重民粹主义色彩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示范下,许多观察家担心,2017年欧洲会否因一系列重大选举“变天”,而导致极端政党上台。
这种看法很可能是过虑了因为没有意识到欧洲式政治游戏规则和美国式有很大区别。
“美国式游戏规则”可以总结为“捉对厮杀、赢家通吃”。而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则实行内阁制,总理才是真正的“当家人”,议会则由若干个分别由多个政党组成的联盟构成,有些国家更会引入比例选举制,让议席的分布更加多元化。
在这种格局下的欧洲选举机制,为极端政党的上位设置了重重障碍。法国的国民阵线、意大利的“北方联盟”从未真正“上位”。由于有实力的政党和候选人在欧洲各国的重要选举中总是保持在3个以上,进入第二轮决选的极端党派候选人几乎注定被“弃保”情结浓厚的欧洲人“封杀出局”。不仅如此,法、德等国仍然能拿出“不太坏”的主流政治家正如一些德国人所言,默克尔过去一年固然干得不怎样,但其他人上来只会比她更糟。
简单说,2017年的几场欧洲重要选举,“大结果”都不会太过“刺激”:法国最终当选总统的不是菲永就是瓦尔斯,德国默克尔的胜利也没太多悬念。至于荷兰,即便右翼自由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其党领威尔德斯也多半会在组阁中因凑不足必要的议席而功亏一篑。真正需要警惕的,则是欧洲各国乃至整个欧洲政治版图的“碎片化”。
极端政党虽然不足以在欧洲、甚至在任何欧洲主要国家成为最终的执政党,但他们支持率的上升、声势的增长却是有目共睹的。倘是在美国,“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可以让他们即便获得49%选票也只能呆在局外,但欧洲的多党制、小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却让他们有机会进入议会,甚至获取地方政治的多数。
耐人寻味的是,在阻止极端势力“上位执政”问题上立下头功的“欧洲游戏规则”,却反过来让这些极端势力很容易在欧洲政治版图的中心舞台上“长生不老”。如果这种局面进一步恶化,将令欧洲各国乃至整个欧洲更难凝聚共识,从而在诸如难民潮金融危机之类突发性重大冲击面前,变得更加弱不禁风。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