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需要抛弃狭隘的“吃饭思维”
社论
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之所以袒护、保护那些落后的产能、甚至污染企业,似乎为了就业,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技术进步并不会减少就业,它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弥补失去的就业岗位。
这几天,严重的雾霾密布十余省市,多地雾霾指数频频爆表,拉响红色警报。雾霾绝不是段子那么轻松,实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雾霾的成因多种多样,有天气、工业、尾气、气候、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但从根本上来讲,雾霾是一个污染总量超标后的集成结果。造成污染总量超标最主要的原因当数工业。
雾霾治理已经持续数年,但是,到了现在,各地却又遭遇一场空前严重的雾霾,也可以看到,一些地方的空气污染治理,仍然跟不上民众的需求,缺乏果断和魄力。
今年,中央环保督查发现的一些地方的问题,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由此,公众也看到,不少地方并没有真正重视环境污染治理,让经济先发展一会儿而无视环境污染等狭隘的“吃饭思维”,仍然很有市场。
这种狭隘的“吃饭思维”已经严重阻碍着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动。各地官员心里面可能仍然想的是,我是为了普通民众的饭碗着想,我是有道理的。结果就是各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得很不乐观,离治理目标有相当距离,防治成绩被雾霾指数爆表频频打脸。
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之所以袒护、保护那些落后的产能、甚至污染企业,似乎为了就业,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技术进步并不会减少就业,它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弥补失去的就业岗位。并且这些更具有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可以给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殊不知,这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往往都是技术比较落后,不对它们依法关停并转,虽然暂时能够保住就业岗位,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能力,终将会被市场所冲垮,就业岗位最终也还是保留不住。
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关停并转那些缺乏竞争力的污染企业,支持那些有条件进行产品升级换代的工业企业,培训拥有更好技术的本地产业工人,实现本地区产业升级,最终创造出更多更有技术含量、更高附加值的就业岗位。
经济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这条倒“U”形曲线揭示了一个规律:处在这条曲线陡峭的上升区间,则经济越发展,环境污染越严重。那个时候的英国、美国、日本等,人们攀爬在库兹涅茨曲线那段陡峭的悬崖上,吸饱了雾霾。现在,他们爬过了那段危险的悬崖,开着宝马车,同时呼吸着清洁的空气。
我们现在正处在当年欧美国家所处的位置,或者还不如,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上去了,但人均相对还很低。我们仍处在要经济发展,要饭碗的阶段,可这不是我们因此要牺牲环境和健康的理由。
这次雾霾也是个很好的警示。这或许能够有利于我们厘清一些思维的误区。长痛不如短痛,各地方政府下定决心,关停并转低于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兴产业,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一方面也可以吸纳就业,兼顾饭碗和蓝天。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实施起来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济宁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