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叙战争前夜“天堂之城” 出境口岸人满为患
9月初的大马士革,已经褪去了盛夏的酷暑。白天的太阳不再难以忍受,夜晚甚至透出一丝凉意,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上百万居民活泛起来:市中心广场上的大排档人声鼎沸,商业街的停车场无一空位,上千家餐厅只要备好了水烟和双陆棋就能吸引众多顾客。看起来,大马士革丝毫没有受到美国导弹恐吓后的城市该有的样子。
但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于细微处仍不能掩盖叙利亚人心中的忐忑。在“波澜不惊”背后,食品店里长起来的队伍、边境口岸聚起来的人群、清真寺里多起来的祷告者,也勾勒出了投射在这座“天堂之城” 上的阴影。
的确,说不怕,那是假的。美国数艘驱逐舰在地中海上虎视眈眈,上百发“战斧” 巡航导弹蓄势待发,百余架战机部署在叙利亚四周随时待命……叙利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伊拉克、阿富汗,是许多叙利亚人不愿也不敢去想的问题。
自从8月21日起,“化武”就像是套在所有叙利亚民众头上的“紧箍咒”一样,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对派,以及政府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声明不断挑拨着民众们敏感的神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政治大佬中的任何一位都有足够能量改变他们未来的生活轨迹。
9月3日,美国和以色列在地中海试射一枚导弹。因恰逢美国考虑军事打击叙利亚之际,试射引发一场虚惊。
打,还是不打?美国议员们可以在一个礼拜后休假结束再来耐心讨论这个问题,但对于叙利亚的普通民众来说,美国最终的“判决”就像故事中第二只靴子一样,一天不落下,一天就难睡安稳。
出境口岸人满为患
这已经不知道是塔拉维一家第几次动了移民的心思,但叙利亚国内的动荡已经度过了将近两年半,塔拉维一家所能做的也只是搬了几次家,没有实施移居外国的计划。
一家之主巴西姆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 可供他们选择的落脚点寥寥可数。前往约旦和黎巴嫩是最方便的,但是这两个国家物价太高,巴西姆怕去了之后生活水平下降,委屈了他三个正在念书的孩子。土耳其距离遥远,并且要途经北部反对派控制的地区,这也让巴西姆有些踌躇。本来最靠谱的目的地是埃及,他说,但是目前埃及也是乱糟糟的,前一阵埃及驻叙使馆还一度关闭,让这个计划也搁浅了。
尽管巴西姆一家决定继续留守大马士革,但也有另外不少叙利亚人终于在导弹的威慑下下定决心,选择离开。
据土耳其媒体2日报道,在过去一周又有至少9400名叙利亚难民涌入土耳其境内,而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难民署)则称,近一周约有1.3万叙利亚难民入境黎巴嫩,并警告一旦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叙利亚动武,将会有更多的叙利亚难民涌入周边国家。
记者8月31日在黎巴嫩和叙利亚的玛斯纳口岸看到,黎巴嫩入境管理处和叙利亚入境管理处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叙利亚入境管理处略显空旷的大厅相比,黎巴嫩入境大厅里挤满了人,队伍轻易“溢” 到了屋外。屋外的人顶着烈日,屋内的人则需要忍受着混杂在一起的争吵、叹息、乞求声,焦躁和忧虑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而让这些携家带口的叙利亚人更加不安的是,他们当中不时出现长着外国面孔的人,手上拿着各色外交护照办理手续,仿佛暗示围观的人群美国的导弹将至。
排在距离窗口还有十几个人的萨米尔告诉记者,他不想把自己看做是难民,而是移民。他说,此次去黎巴嫩他希望能申请到美国签证,去投奔他在美国定居的姐姐,如果不行,就申请瑞典的签证,因为听说瑞典已经推出了吸收叙利亚移民的政策。
前往这些发达国家听起来很美,不过,刚刚从一家保险公司辞职的萨米尔说,融入当地生活会面临很多障碍。萨米尔会说简单的英语,但还远没达到能在西方国家找份正式工作的水平,另外,听说在西方一些地方歧视甚至仇视阿拉伯面孔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也让他感到不安。尽管如此,他说他已经做好决定,那就是要让他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宁的国度。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最新统计,叙利亚已经有超过两百万人在动荡开始后移居国外成为难民,而被迫迁居避难的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你能够想象你的国家三分之一人口都背井离乡吗?”难民署在其推特账号上说。
12下一页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