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免部长张文康十年后回首:向前走,莫回头
资料图:张文康
编者按:非典十年,我们想到了四位官员不同的政治命运:张文康、孟学农被免职,吴仪、王岐山临危受命。回首十年,张波澜不惊;孟仕途坎坷,两度去职。王非典一役后声名鹊起,终跃升入中国最高权力班组;吴临危受命,一诺千金,留身后名。有人下台就会有人上台,有人失就有人得。作为一个党政高层领导,必须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凤凰网推出独家策划 《非典十年启示录:什么决定仕途?》。
被免部长张文康十年后回首:向前走,莫回头
撰稿:汪东亚(特约) 陈芳
突然被免
2003年4月20日下午,非典新闻发布会照例举行,原定出席发布会的张文康出人意料地换成了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当晚,新华社发文:免去张文康卫生部党组书记职务。
就在4月3日,张文康在新闻发布会上反复强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在这儿以部长的名义说中国局部地区已经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的疫情 ,并称 到中国来工作、、开会也是安全的 。
率先披露北京疫情的解放军总医院医生蒋彦永,听到这样的内容很愤怒, 他讲了假话,他是医科大毕业的,对传染病的危害性应当是了解的。知道了,他还说假话,有违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
对于外界指摘的瞒报疫情,张文康4月16日接受阮次山专访时这样解释, 中国的国情不太赞成每天在报纸报告疫情,对不起我还说一句,我们不赞成铺天盖地的来报告,弄到风声鹤唳,弄到老百姓生活都不安宁。 背后是否另有原因,不得而知。
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上任后的第三号主席令,免去张文康卫生部长职务,距离他连任卫生部长仅1个月。
和张文康同时被免职的还有时任北京市长孟学农,两位部级官员被免,让公众看到了胡温新政的魄力,也挽回了受损的政府公信力。有评论指出,与当时中国政府处理部分事故的 传统 思路相比,张文康的言论或许并未 出格 ,他们总是担心失去秩序,总是想要拼命掩盖真相。这一状况在张文康、孟学农被免职之后有了重要改变。
少将部长
张文康1940年出生于上海郊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童年时因妹妹的离去,立志从医。经过刻苦学习,张文康赶到 文革 风暴到来之前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完成学业。
1962年刚毕业就通过体制分配进入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任教,张文康也同时获得了军人身份。之后,漫长的21年间,他都工作在这个地方,从助教开始,资历渐深,先后被评为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期间,张文康于1988年被授少将军衔。
1990年是一个转折点,张文康离开上海,调入北京,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这一年对于中国政坛来说也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刻,原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大约一年前奉调入中央,成为中共新一代中央总书记。同时段,有很多来自上海的干部,充实到了中央中枢机关。
1993年,张文康跨出解放军系统,进入行政系统,任职卫生部副部长,名列省部级干部队列。五年后,58岁的张文康当选卫生部长,成为朱镕基总理领衔的国务院内阁成员。在卫生部历任部长中,张文康是对医疗改革较为激进的一个,在任期间推进了医疗行业的市场化。
2003年3月17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经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名,张文康连任卫生部长。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达了连任感言, 我决心一不当太平官,二不当糊涂官,三不当赃官、贪官,四不当'面团官',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卫生长官,和卫生部及卫生界的同志们同舟共济,拼搏5年。 一场突入起来的SARS使其未能如愿。
向前走,莫回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小军认为,被免职对张文康影响并不大, 因为已经快到退休年龄。 被免职后,张文康在宋庆龄基金会任副主席,直至2011年9月卸任。宋庆龄基金会在社会团体组织中比较特殊,拥有 副部级 级别和事业单位编制。凤凰网致电宋庆龄基金会和卫生部离退局,了解到张文康平时很少来基金会办公,有重要活动会出场,人事关系还在卫生部。
2005年2月开始,张文康同时任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2007全国两会期间,张文康在会上谈及郑筱萸案时称, 一个不好的制度,会使人变成鬼 。2011年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张文康对当下思想道德建设表示担忧, 有的小孩在被问及长大后的理想时,竟表示 想当贪官 ,因为贪官挣钱多,这是现实的也是可怕的。
除两会这样的公开场合,这十年,张文康极其低调,将大量精力花在医药卫生领域调研上,曾建议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筹集,还曾呼吁慢性病防控亟待加强。
2013年1月19日,张文康以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身份视察了广东省某市卫生局,并对该市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六字要求: 向前走,莫回头。 10年之后故地重游抗击SARS重地,张文康的这六个字耐人寻味。
73岁的张文康在2013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卸去了最后一个重要职务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尽管保留了一些地方职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文康已经从政坛顺利退休。
(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广播网、中新社、新京报、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等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