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十三五”规划值得期待

2016-12-10 05:05:51 济宁新闻网

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报送国务院审议。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3月《规划》已纳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历时8个月的稳步推进,一个关乎今后5年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发挥旅游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重要作用的纲领性规划即将出炉。

发展备受瞩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文中,直接、明确地给旅游业确定发展目标、下达发展任务、提出发展要求的内容多达15处,另有不少内容涉及旅游及相关产业。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旅游业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旅游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一大批绿水青山通过发展旅游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5年初就将此作为重点工作。《规划》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后,国家旅游局积极会同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扶贫等部门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深入20多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地方党委政府、企业代表、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建议。

行业使命更大

回顾上一个5年,旅游业已经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接下来5年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好,《规划》无疑被赋予了更大、更重的使命。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升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渐规范期及各类矛盾凸显期。”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旅游业发展具备了强大市场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人民群众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以及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此,李金早表示,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旅游业是无边界产业,包容性强,融合度高,能体现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要顺应时代要求,推进旅游业发展由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事实上,我国旅游业已经向着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深入融合,并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新规值得期待

放眼“十三五”,我国旅游业仍面临不少挑战,如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齐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立足挑战与机遇,围绕《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加强与国家重大规划的衔接,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结合,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突出了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充分体现“十三五”时期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图。

据介绍,《规划》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强调以创新驱动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以协调推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以绿色发展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以开放合作构建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共建共享推动旅游普惠民生。

《规划》还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突出强调了旅游业改革问题,将以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为龙头,坚持“放、管、服”相结合,推进景区旅游服务管理机制和导游旅行社体制、旅游统计体系等改革,进一步释放旅游业的动力和活力。

业内外期待的《规划》即将正式出台,这个事关“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行动指南的“大部头”,将如何展现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如何找准主要短板和薄弱环节,引领旅游业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旅游报 记者王洋)

济宁旅游

济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济宁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济宁新闻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452584743@qq.com

takef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