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 ――遥望朱安

2016-10-28 15:21:34 济宁新闻网

1906年鲁迅与朱安拖延了七年的婚事,终于在母亲的设计下完成。我不用“悲剧”形容这段婚姻。因果层层相扣,最终他们都是赢家,因为他们活着,都忠于自己的信念。

我年轻时读到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故事,当年震惊之余,心里浮现过一个肤浅的疑问:“假设朱安貌若天仙,结局会不会改变?”

如果你是年轻读者不晓得谁是鲁迅,没关系,有大把人不晓得曹雪芹,这些都不会妨碍你的人生。这里要谈朱安,不能不提鲁迅。因为没有鲁迅的成就,朱安的故事必然宛如露珠,当阳光升起,它蒸消无踪。

拖延七年的婚事终于完成

中国大文豪鲁迅(原姓名周树人)和朱安都是中国浙江绍兴人。树人生于1881年,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

朱安生于1878年,于1947年6月27日逝世。百余年前的中国社会,女孩出身在尚书崇礼的良好家庭背景下,自幼都被逼缠小脚。多数不给上学读书。她们被调教成懂得以大体为重,收敛脾气,擅长烹调和针线女红的待嫁女子。

1899年,周树人18岁时,他的寡母鲁瑞在亲戚的穿针引线下,向朱家议婚。这一年朱安21岁。除了周家的经济条件趋向贫穷外,双方的家庭背景在外人看来挺相称的。绍兴人的传统风俗,认为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是理想的。

少年树人很清楚母亲为了他的婚事热心奔波。树人在1901年完成他在南京新派学堂的学业,应是结婚的理想时间。没想到,他获得留学日本的奖学金。婚礼这事,自然被拖延了。

树人出国留学扩大了他的眼界,加上个人的思想日渐形成个我的观点,他在日本抗拒自己的中国男子发型,断然剪掉满清发型的辫子,并改穿西装。他没忘记婚约,对于他的未婚妻,他给母亲开出条件,就是要她放脚,还要进学堂读书。

朱家对于树人的要求并不重视,没让朱安去读书识字。已经拖延了好几年的婚事,让树人的母亲一颗心放不下。她数度催促树人回来结婚,但树人总是拖延着。

据说,是鲁瑞和朱家误听了传言,谣言说树人在日本带着妻小出现在街上……这导致鲁瑞和朱家紧张。1906年鲁瑞想到一个很糟糕的对策,就是胡说自己有病,要树人回家。

树人回到家,看到婚事准备妥当,只等他回来磕头拜天地。7月26日,拖延了七年的婚事,终于在鲁瑞的设计下完成了。婚礼仪式过后,树人从此冷落他的太太朱安,与朱安作了一生一世虚有其名的夫妻!

品质改善不达标

多年以后,我想到一个假设:假设树人的父亲仍健在,家里仍残存父权色彩,树人肯定不敢对朱安如此目中无人。在婚后第二天没按老例去老台门拜祠堂。第二夜就搬进妈妈的房里,另开床铺睡。他也极可能不敢在第三日,想走就走,出走日本。

树人要以行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不管朱安愿意不愿意合作,她没发言权。树人不是说过,他要挽救愚昧的中国人吗?他在那个环境里,面对身边所有的“材料”,他却选择了放弃他们。他也没有花费心思去拯救朱安。

二十多年后,我是个中年人了。中年人低眉凝视这个特殊的婚姻事迹,可以层层去分析主人翁的心理与情感。

按理推测,其一,树人在心理上还不想结婚。被逼去结婚的人,自然无法以欢欣的心情去接纳他的婚姻;其二,被母亲赚骗回家成婚的压制,令他的内心郁积了深厚的反感!其三,为了让一双脚板看起来大些,朱家让朱安穿上大鞋,在里头塞了棉料填空。新娘没适应控制大鞋,一踏出轿,鞋子就松落了下来。性子刚直的树人看在眼里,直觉这山寨版大脚是讨好、造假欺骗的行为,恶劣的印象直接反射到新娘身上。其四,朱安被传是个“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的缺欠美感的女人,外加身材瘦小!

我估计在新婚初夜,树人先“检查新娘”。一问之下,知晓朱安并没去上学堂。树人发现他“要求订货改善品质”并不达标,结果,这时彻底崩溃失望,大大地提升了他的抗拒力量,决定背水一战,坚持抗战到底!朱安,则成了这个决裂态度的漫长岁月的陪葬者。

横眉冷对涩礼物

树人是追求爱情的。爱情讲感觉舒畅触动,自然须通关检验对象:眼见色,耳听声,鼻闻气息,意识上自开门户欢迎。树人总结自己的婚姻:“她(朱安)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假设朱安妩媚如周海媚,或者清纯如周迅,树人会不会原谅她小脚加文盲,接受这份包办爱情,打定主意,婚后慢慢教她读书识字?树人无法包容朱安,问题成分最大仍是外在条件。男人目皮相之重要,多于愿意接受内涵恶补,这是男人择偶千古不变的审美定律。人心所向,无所谓对错。

当古典遇上前卫时,冲击力太大,加上层层情境的因素,酿成树人无法对朱安产生一丝儿好感,促使他连婚后再建立夫妻感情的念头和催动力都无法产生!

对于朱安,他负起照顾她的责任。也仅是“养”而已。这种冷漠的行为,跟养一只不给予关怀的狗何异?

台湾慧律法师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想法过日子,我保证你会终生痛苦。”

完全正确!树人因对妻子的要求执着,他过着多年心灵痛苦的生活。树人与朱安两人,成了:

横眉冷对涩礼物,俯首甘为寂寥妇。

朱安头面很正常

朱安真是那么不堪入目吗?

我尝试挑蛛丝寻马迹,找出百年前我国已故著名李家兄弟的摄影作品:《家庭相册/李兄弟摄影棚》一书中,探寻朱安时代的妇女面容。只见旧式妇女十之八九都是高额头。当代妇女的发型是干脆利落、严密往后梳理成发髻。她们自小把头发紧束在后脑,经过多年的拉扯,发际严重往后退,露出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

照这管道窥视,朱安的头面很正常,因此,我相信是另外潜着一个巨大的无名因素,促使树人排斥朱安。

树人断然坚持“要有爱情,才付诸行动实践婚姻(房事)”的做法,是严谨的文人的高贵操行。他多年坚守这个信念和情操,令人赞叹。

从朱安的出发点望过去,她万万没想到,周树人他真够狠!

她一心单纯只想做周家夫人。只想当妻子,当母亲享受亲情,而后抱孙子。她等待了七年的婚约,得到的却是余生在婚姻里独身,情感孤寂。换成性子刚烈、自尊心强的女人,早已投井跳河吃砒霜自杀!像尤三姐认定了柳湘莲,听说要退婚,她立地断然自尽。

朱安内里苦楚,委屈,她却都包容了下来。当人们问起他们夫妻关系时,她顾及大体回说:“大先生(树人)待我好。”

朱安期望铁树开花

1909年夏季,树人从日本回国。他教书,住公宿。偶尔回家看看。直到他的工作迁移北京,在1919年他决定举家移居北京。这时朱安已41岁了。幸亏树人与朱安聚少离多,朱安蹲在周家才有喘气的时刻。

树人不喜欢朱安,甚至连朱安想对他好,都能令他不舒服。他不要她对他好,一些小事就能激怒他,引起他的巨大反感。严寒的冬天里,树人仍还穿着单裤。他母亲看了心疼,就责怪朱安。朱安连忙缝制了一条棉裤,等树人去办公时,摆在树人的床上,希望他穿上。可是,树人却生气地把棉裤往外扔,丢进院子里。

树人这扔裤子的动作,若用漫画去想象,飞裤打转圆滚进庭院,倒挺搞笑的。

朱安显然却是一个奇妙的女人,即使树人对她冷落,发脾气,她却没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对树人进行拉锯战。她尽力维持责任,期望铁树开花……据照顾周老太太的小同乡俞芳回忆说,“大师母(朱安)每次烧粥前,先把米弄碎,烧成容易消化的粥糊,并托大姐到稻香村等有名的食品商店去买糟鸡、熟火腿、肉松等大先生(树人)平时喜欢吃的菜,给大先生下粥,使之开胃。她自己却不吃这些好菜。”

朱安打心底爱着树人,如同上世纪那首英语流行曲:( Everything I do)do it for you ! (千般为了你)

想着朱安与树人,那些遗留在文字以外的实质生活,显然比旁人的回忆更深厚巨大。我看到一些画面,是初婚的朱安忐忑惊慑的神情,她默默注视凝视树人的背影(树人看她,是否目光随岁月推移而改变?),她独自观赏四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无爱的婚姻使她快速枯萎。

朱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1925年春天,树人支持学生领袖许广平,为了掩护她,让她住在家中。家中住着青春热情的女大学生,这给朱安长年的枯涩婚姻压力雪上加霜。9月间她严重胃病入院。这胃病,我猜是精神性胃痉挛。

1926年7月,树人接受厦门大学的聘任。8月26日,他与许广平一同坐火车离开。

当朱安得到“小三”许广平怀孕的消息后,彻底绝望的她对俞芳倾诉苦恼:“过去大先生(树人)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她晚年想到自己处境堪虞,曾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形容自己的精准比喻,令人拍案叫绝。倘若朱安有机会读书学习,她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朱安自小被封建喂养长大,被封建洗脑。朱安不是马拉拉,她认定妇女的天职就是随夫教子,勤持家务,这是她认同的人生。在那个男权与女权严重倾斜的大环境,大家庭观念意识里,人们是没有“自我”的。朱安因此无法“看到自我的个人进步”的重要。

朱安成就自己

人的气质的迁移,需要时间、环境与资质条件,去跟过去累积的思路、习惯、习气战斗,不可能一披上袈裟,立地成佛,一蹴而就。

朱安面对的社会风气正当新旧交替,对于新风气也有所闻有所亲见。从日本籍妯娌间,亲睹了异国风情气息,但是,她坚持要做一个旧时代的女人,像她的左邻右舍的妇女那样。她不要新的东西。她的发型,她的耳坠,她的缠脚布,都是她的安全感。当时的中国男人被剪掉鞭子会痛哭,何况是她?在旧的里面,有她熟悉的归属。朱安不肯彻头彻底改动自己。理由在此,自由也在此!

她巨大的宽容坚韧地守候,不能不让人惊叹!她内蕴的女性美德,莹光闪闪生辉。我看到她被男权压迫,在思潮汹涌的新旧交替的大环境里,她被炫目的新思想新人类们嘲笑过。这跟现代人嘲笑别人老土,没两样。在那个环境里,自然不仅仅只有一个朱安,而是有许许多多的朱安!

我不会用“悲剧”去形容这个婚姻。因果层层相扣,最终,他们其实是赢家,因为他们活着,都忠于自己的信念。

隔着时间的巨渊遥望朱安,我发现她表面柔顺,骨子里挺硬的。树人死后,她陷入贫穷却不肯接受他人金钱接济。她是有主见的女人。自主搬家去向,显现了她的智慧。这只坚韧的蜗牛,她成全不了婚姻,最终,她在遭遇上成就了她自己。她以壮阔的胸怀完成了她的人生路。她圆满了自己的人生吧?毋庸置疑。

(文章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作者:马妲)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济宁新闻网

济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济宁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济宁新闻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452584743@qq.com

takef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