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三伏”是厉鬼作怪 要杀狗祭祀并分食|古人|三伏

2016-06-02 08:18:07 济宁新闻网

核心提示:古人认为酷暑是厉鬼作怪,人们需在邑中杀狗祭祀并将其分食,方能过关。此俗或源于上古,与后来狗肉性燥,不宜夏天食用的观念截然相反。三伏亦因此得名,所谓厉鬼行,故昼日闭,不干他事,静而不动,故曰伏。

三伏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古人怎么过三伏:要杀狗祭祀并将其分食》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一入三伏,气温骤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一举一动只能围绕着酷暑做文章。

所谓三伏,是指夏至后第三个、第四个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少在秦朝时,三伏已遭特别对待。《史记》说德公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古人认为酷暑是厉鬼作怪,人们需在邑中杀狗祭祀并将其分食,方能过关。此俗或源于上古,与后来狗肉性燥,不宜夏天食用的观念截然相反。三伏亦因此得名,所谓厉鬼行,故昼日闭,不干他事,静而不动,故曰伏。

酷热消耗体力,适当补充营养,合乎科学道理,老北京吃饺子、面条和烙饼摊鸡蛋,也是这个道理,即《民社北平指南》所称初伏水饺,二伏面条,至三伏则为饼,而佐以鸡蛋。伏天吃面,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荆楚岁时记》称: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古代的汤饼,犹今之面片汤。到唐代时,面片汤升级为凉面,但需拌蜜吃,这个古怪的吃法一直延续到宋代,皇上赐面,皆加赠蜜糖一罐。

其实,三伏的民俗非常丰富,即以食俗论,也并非只有饺子、面条之类。比如明清时,京师六月流行吃新莲,内河者嫩而鲜食之益寿。此外,还有暑汤,即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

《清稗类钞》记录了冰果:京师夏日宴客,饤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其后,则继以热荤四盘。但冰果价格较高,非寻常人家可用,只能官宦独享。清代宫廷每到三伏都会赐冰,惠及所有官吏,由工部按官职高低发给数量不等的冰票,凭票自行领取。因古代官员三伏时仍要上班,所以才有这等额外待遇。

除了吃,三伏还有更丰富的民俗,据溥杰先生介绍,老北京在头伏、二伏、三伏这三天需洗澡,水中放入马苋菜,马苋菜又叫吉祥菜,因为放入热汤中从不变色枯萎,古人认为可以增加人体的抗炎热能力。

此外,农历六月六需晾晒衣物和沐浴,明代沈德符曾说:六月六本非令节,但内服皇史宬晒曝列圣实录、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也。至于时俗,妇女多于是日沐发至于猫犬之属,以俾浴于河。

再有就是天灸了,即以麻黄、白芥子、甘遂等辛温散寒的药为主,研成粉末贴于穴位上。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此法可以截疟即提升阳气,冬病夏治。

可见,三伏中的老北京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济宁历史

济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济宁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济宁新闻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452584743@qq.com

takef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