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图)

2016-12-21 09:04:59 济宁新闻网

吊脚楼营造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有“墙倒楼不倒”的说法。

吊脚楼营造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不用一颗铁钉,全用木条做铆,牢固耐用,有“墙倒楼不倒”的说法。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透露,现存唯一一位土家吊脚楼掌墨师刘成海已69岁。掌墨师类似建筑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在吊脚楼业内地位非同寻常。

要成长掌墨师,刘成海说,须过几道难关。

“不管是大吊脚楼还是简单的小吊脚楼,建之前都要计算木材量。如一楼一底需要28根柱子、16根椠子,共需400根木料,招募30名木匠。”刘成海说,掌墨师精确计算,才不让雇主花冤枉钱。

第二关“搭屋”,吊脚楼工程结束之前,掌墨师会在散放的每根木头上刻好别人看不懂的标志。一旦主人家选好黄道吉日搭屋,掌墨师会在天不亮上工,让吊脚楼立起来。整个过程须在中午前完成,且不能动锯子返工,否则会被视为凶兆。主人家会把所有工具和建筑图纸藏起来,考验掌墨师的手艺精准度,每根木头该放哪个位置,每个槽孔对应哪根木材,全靠掌墨师记忆和标识。

土家吊脚楼中的“千柱落地式”,工艺复杂,精美绝伦,被著名建筑学家张良皋誉为“地仙之居”。刘成海称:“就算遭遇七八级地震或山体滑坡,吊脚楼的3根脚柱子悬了空,整体拉力也不会让房子倒下。”

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谭小兵说,已为我市最后一位掌墨师申报国家级传承人,给予一定补助,鼓励开门授徒。( 济宁新闻网

济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济宁新闻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济宁新闻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济宁新闻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452584743@qq.com

takef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