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国民众曾一千多年基本不吃肉?|奈良|佛教
核心提示:大约从8世纪的奈良时代开始,由于信仰佛教的历代天皇的倡导和命令,日本禁止捕杀和食用哺乳动物和家禽,这也造成了日本人一千多年来基本上不吃肉的历史。
鹿鸣馆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徐静波,原题为:大正时代︱都市浪漫如何在日本风起
近代文明世相:吃肉、穿洋装、坐火车
除了容闳等极个别的例子外,日本人主动走出国门、体验西洋要比中国人早得多,后来成了启蒙思想家的福泽谕吉(1835-1901)在1860年就随遣美使节团周游了美国,翌年又去了欧洲,由此服膺西洋文明。他不仅在理论上鼓吹文明论,1867年还写了一本《西洋衣食住》,向日本人介绍欧美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有关西洋人用餐方式的部分写道:西洋人不用筷子。食用肉类及其他食物时,切成大块放在自己的盘子中,右手用刀将其切成小块,左手用叉叉住送入口中。用刀叉住食物直接入口是非常没有教养的。汤也盛入浅口的盘子,用汤勺舀着喝。喝汤以及饮茶时,口中若发出声音,也是十分不礼貌的。此外,他还介绍了西洋人经常饮用的红葡萄酒、雪利酒以及待客时和庆贺时喝的香槟酒等,尤其还介绍了啤酒,他在书中用的是汉字词语麦酒(《福泽谕吉全集》第2卷,岩波书店1969年,第200~201页)。明治政府成立后,1872年组成了以右大臣岩仓具视(1825-1883)为全权大使的遣外使节团出访欧美,原本的目的是修改不平等条约,结果欧美各国完全不理会日本的要求,岩仓一行倒是在海外的两年中亲身体验了欧美的近代文明实相,于是决定以欧美诸国为模范,将日本也建成一个文明的国家。从留下来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岩仓具视一拨人穿的衣服,都是西洋式的礼服,那时明治政府的上层官员,其官服已经是洋服了,这与中国迥然不同。
比较有象征意义的是鹿鸣馆,这座欧式风格建筑由井上馨(1836-1915)倡议建造。1863年井上馨偷渡到英国去留学,后来出任外务卿和第一任外务大臣。鹿鸣馆于1883年落成,用于举行欧式的社交舞会等,一时衣香鬓影,士女如云。建造鹿鸣馆,目的有两个,一是向洋人表示日本也有近代文明的玩意儿,使得洋人对日本刮目相看,缩小与日本人之间的距离,二是引导日本人逐渐走向西洋式的近代文明。不过,欧风美雨之后,也出现了国粹主义的反弹,鹿鸣馆的华丽场面,也只是局限于封有爵位的最上层人士,普通的民众一时还很难立即洋化。
不过,随着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政策的推行,整个日本社会确实也在慢慢地向近代文明迈进。对民众而言,在实际生活上有直接感觉的,首先是饮食。
大约从8世纪的奈良时代开始,由于信仰佛教的历代天皇的倡导和命令,日本禁止捕杀和食用哺乳动物和家禽,这也造成了日本人一千多年来基本上不吃肉的历史。如今洋人在日本的登陆,带来了食肉的饮食习惯,福泽谕吉等也号召人们摈弃旧习,食用肉类,以强壮日本人的体格。于是1872年1月24日,在明治政府官员的鼓动和安排下,时年20岁的明治天皇为了奖励肉食,自己对负责宫廷膳食的膳宰下令,这一天试食牛肉,并通过《新闻杂志》等媒体向全国报道此事,昭示自天武天皇开始实行的肉食禁止令正式撤消,民众从此可以自由吃肉,不再有所忌讳。于是,牛肉咖喱饭、牛肉火锅等逐渐兴起,到了明治末年,肉食之风已经普及到乡村。
第二个大概是现代交通的建设。近代日本的领袖们很清楚,没有以铁路为主干的现代交通网的确立,现代国家和文明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于是日本筹措资金,请了洋人来做指导,于1872年建成了横滨至东京新桥间的第一条铁路。顺便提及,英商怡和洋行于1876年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因沿途居民强烈反对,清政府不得已花重金购回铁路后拆除。1889年,东京与神户之间的长距离铁路通车,这就是今天仍在使用的东海道本线,到了大正元年的1912年,通车里程已从1889年的1000多英里,达到了6000多英里(据海野福寿《日本历史⒅日清日俄战争》,集英社1992年,第134-136页),人们借助铁路,可以到达全国的大部分地方。
济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