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明清幸福指数最高的皇太后?|明清|幸福指数
核心提示:一生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者,这在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上,仅有两位,即明仁宗洪熙帝张皇后和明宪宗成化帝王皇后。她们既外在机遇好,也内在修养好。
诚孝张皇后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为: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谁是明清幸福指数最高的皇太后?
为延续前两册精彩内容,本书将视野集中于对明清最高权力斗争有巨大影响之皇室宗亲,及密切影响宫廷政治生活之宫女太监,详解其成败关键与命运走向,并透过对御药御膳之解析、国宝文物之品鉴,真实再现一个纵横捭阖、饮食男女、金帛珠玉里的宫廷世界。
一生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者,这在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上,仅有两位,即明仁宗洪熙帝张皇后和明宪宗成化帝王皇后。她们既外在机遇好,也内在修养好。她们自身的共同特点是:积德行善,心净身静,胸怀宽广,品节高洁。因此,她们成为古代女性的典范。
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称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这是秦汉以来的传统: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太后,尤其是太皇太后,在皇宫里,地位最尊,荣誉最高。皇后要受皇帝和太后两层制约,皇太后则在皇帝和皇后之上。
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今河南永城市)人。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朱棣世子朱高炽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洪熙帝继位,册张氏为皇后。明宣宗宣德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明英宗正统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张皇后的特点是:
一、会处公婆关系。作为王妃,首先要会处同公婆的关系。《明史》说她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就是说她能严谨遵循妇人操守,颇得公婆永乐帝与徐皇后的喜欢。
二、会处叔嫂关系。她的两个小叔子是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谋夺嫡,想取代太子的地位,太子多次被汉王和赵王所离间,她从中保护、劝慰、解释,帮助丈夫保住了太子的位置,没有被易储。
三、会处夫妻关系。太子体肥硕不能骑射,永乐帝很不高兴。她就减太子宫膳,就是让太子减少饮食,加强运动,减轻体重,颇有成效。
四、会处母子关系。儿子宣德帝初继位,凡军国大政,多禀听裁决。时海内太平,皇帝侍奉起居,陪伴游宴,四方贡献,先奉太后。皇帝与太后,慈孝闻天下。太后游西苑,皇后皇妃伴随,皇帝亲自扶舆登万岁山,奉觞上寿,献诗颂德。去永乐长陵和洪熙献陵,经过河桥时,皇帝下马扶辇。
五、会处祖孙关系。子宣德帝死,孙正统帝九岁继位,宫中流言四起。太后急召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孙哭泣说:此新天子也。群臣呼万岁,流言乃止。有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勉正统帝,勤奋学习,委任股肱。大太监王振于太皇太后在世时,不敢专权,违法胡为。
六、会处君臣关系。从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所请,见于行殿,太后慰问诸臣,并说:尔等先朝旧人,勉辅嗣君。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病危,召大学士杨士奇等入,命太监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未办,杨士奇列举三件事:一是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即建文帝虽然死了,但应当纂修《建文实录》;二是永乐帝曾诏谕收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宜弛其禁;其三还没有来得及奏上,太后就咽气死了。遗诏劝勉大臣,辅佐皇帝,惇行仁政,惠及百姓。她的善政,受到赞誉。
七、会处娘家关系。对娘家兄弟,按规矩办事,太后遇外家严,不轻易升官赏赐,不许他们搞特权,也不许他们理国事。
八、会处百姓关系。到十三陵谒陵,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回头对皇帝说: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老百姓爱戴国君,因百姓能得到安居乐业,皇帝应当牢记。回程时路过农家,召老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浆者,取以赐帝,说:此田家味也。谕诫皇帝,不忘农家。
史书所说的洪宣之治,张太皇太后也有一份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