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生接待米歇尔所穿校服被指丑到爆(图)
米歇尔观看学生们演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几何机器人。
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参观北师大二附中时,与学生一起练习书法
媒体日前聚焦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却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北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穿的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虽然对该不该用运动衣作校服各有看法和分析,但在“丑到爆”这点上基本毫无争议。
1
观点PK
校服“均贫富”:不能杜绝攀比但能减少攀比
有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校服的出现是源于战争后,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为了使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因穿着产生自卑感,也防止富裕家庭的学生炫耀,因此统一着装。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校服兴起。
应“均贫富”而生的校服,现在依然有这样的效果。有网友认为,校服虽不能杜绝攀比,但校服能减少攀比。
微博网友“@粘糕团子”就说,“在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同学就会看谁穿的好;初中时会比较谁换的衣服花样多。每当此时,就觉得应该感谢校服。确实,这个社会的温柔就算全部都是假象,也请给小孩子一点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慢慢接受”。
校服“去性别”:为防早恋却损伤了性别自信
网友“@大脸撑在小胸”的观点则恰恰相反,在她看来,“这世界本来就是天然不平等的,学生有必要活在一个做作的平等假象里吗?希望孩子学会从容面对和正确看待不平等,对于可争取的方面能去努力奋斗,对无法争取的方面能淡然处之”。
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认为,21世纪的中小学,已经不再是上世纪那种一个铅笔盒、几本书的时代,同学们身上的“附属物”太多了,因此,“除非你将手机、鞋子、文具、发饰、内衣都给统一了,否则,想攀比实在太容易了”。
也有人认为,男女同款、千篇一律的校服,省了攀比也“去了性别”,“可以防早恋”。不过,现在有评论认为,这种不能正确展现男女成长中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性别自信的建立,越是遮遮掩掩,越是不能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