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新解
焚琴煮鹤(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常用来比喻天下最煞风景的事。
我却觉得这说的是世上绝美的事。即便有点悲剧色彩,亦可算是“玉碎”。
鹤是鸟中最具“仙风道骨”的极品。鹤的清雅冷艳不是什么鸟都学得来的,鹤的美是只可远观,不可亵渎,意念中都不可有一丝邪想的。
琴坐于雅士四品“琴棋书画”的最前,伤琴谢知音,古往今来,是为绝唱。
那么,如果煮鹤不用琴,还能用什么代替?若用一般的树枝、稻草甚至草原上常用的干牛粪,不觉太委屈了鹤的那身仙气?
再如果焚伯牙琴为火,不煮鹤而去煮老母鸡、臭豆腐、猪脑壳,是不是太对不住那曲《高山流水》了呢?
有时候“通俗”和“轻喜剧”是件适合大众口味的好事,有时却可能是极倒胃口的“恶俗”。即便是暴殄天物,亦是要“对仗工整”,暴殄的实施者也需要相应的级别的。
比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高手必须败于高手对垒,这才有脸,虽败犹荣。绝不可败于鼠辈小人暗算,否则不仅高手本人要气得吐血,各位看客也都要为之扼腕,替他不值,替他没脸。
再比如看世界杯球赛。球迷最不肯错过的肯定是旗鼓相当的冠亚军赛,无论谁为“琴”、谁为“鹤”,过程和结果一样惊心动魄、辉煌无比。而预选赛时,两支实力悬殊的球队对垒,即便进球再多,亦无啥看头,可不痛不痒的换频道割舍。
虽然“焚琴煮鹤”是凄艳绝美、常人无福企及的高境界,但终是“悲剧”,悲剧是可看而吃不消的。至少当这道佳肴端上桌时,我是下不了筷的。若能见音韵妙曼、完美无双的琴,和羽色亮洁、舞姿翩跹的鹤相伴相随,这样安然详和的“玉全”,我更满心的欢喜。(陆苏,文章摘自香港《文汇报》)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