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军士长赵宗刚:没有我修不了的发动机(图)
济南军区某装甲团一级军士长赵宗刚
铁甲兵王 百炼成钢
记济南军区某装甲团一级军士长赵宗刚
当兵26年,44岁还是普通一兵,兵龄全团最长,少见!戴着四道“拐”的肩章,全军级别最高的士兵——一级军士长,少见!一名士兵得了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包括两项二等奖,而且全团装备样样精通,被称为全能型士兵,更是少见!
赵宗刚,济南军区某装甲团一级军士长,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起话来十分朴实,一口改不了的山东方言,大家亲切地喊他“老赵”。
初冬时节,记者有幸在该团观看了一场专门为他办的个人军事技能表演,操作者只有一个人——赵宗刚。诺大的训练场上,停放着全团所有型号的装甲车辆和装备。从轻武器到主战装备,从保障装备到指控装备,从实战操作到维修保养,他动作娴熟,行云流水,让人敬佩!
难怪团长王保国称他是,“干部的定心丸,战士的好标杆!”
“要当一名能打胜仗的兵”
“既然穿上军装,就要当一名能打胜仗的兵。”这是赵宗刚入伍之初在日记中写的一段话。可这位“兵王”却走过了一条异常曲折的道路:干过保管员,当过饲养员、炊事员、驾驶员……一共12个岗位。
传奇的是,当坦克兵快两年了,赵宗刚才开始学开坦克。而且没多久,他就因为操作不当把坦克车的离合器给烧坏了。“走麦城”的赵宗刚没有气馁,而是下起了苦功。辛勤付出终于换来回报,年底考核,他以优秀的成绩脱颖而出。赵宗刚明白,平时多练一手,上了战场才能多一分胜算。在干好本职的同时,他积极学习其他装甲装备的相关专业。几年里,他精通了装甲分队3个专业8种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还成为团里出名的“神射手”。
然而,1993年的一次演练中,赵宗刚的车“趴窝”了,还被“敌人”俘虏了。虽然对整个演练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却深深刺痛了他,“如果在战时,岂不延误了战机,影响了战局?”经过再三考虑,他向上级申请调到了修理连。他有充分的理由,“坦克开的再好,也只能服务一台车,只是一台有战斗力,但是修理兵却可以服务全团车辆,可以让很多车很快形成战斗力!”
为尽快掌握修理技能,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坚持每天早起半小时、晚睡两小时,背记坦克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专业理论。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几年下来,他系统学习了20多种维修理论书籍,对数千个零部件及有关数据了如指掌,编写的《坦克故障修理与排除心得》也成为全师修理工入门的必备工具书。
“铁甲-97”演练前,该团即将出动的3台坦克接连出现发动机故障。为不影响演习任务,他在3天内工作58个小时,终于按时将故障车辆全部修复,得到导演部的高度赞许。“铁甲神医”名声大振!
“没有我修不了的发动机”
2009年,赵宗刚作为装备保障人员参与首都国庆阅兵,他的徒弟范德奎留下来担任团里的维修组组长。按说范德奎也算是老赵的“得意门生”,可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却让他挠了头。一辆装甲车发动机到2000转时,转速就开始不稳定,怎么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团里演习催得急,他犹豫了半天,拿起电话打给老赵。
“你把话筒放在发动机上我听听。”赵宗刚听了他描述的问题后说。范德奎依言将话筒放在了发动机上。没想到,不到30秒,老赵就果断地指出问题所在。范德奎佩服的五体投地,直呼“神了!”
千里电话解难题,阅兵村里显神通。还是那年,在阅兵村保障装备时,当赵宗刚听到某新型突击炮发动机噪声大,当场断定其发动机存在异常。
“这是新式发动机,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怎么会有问题?”随行的工厂工程师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个个头不高、满脸黑乎乎的老兵。但事关阅兵,赵宗刚坚持己见,不让半步。上级得知情况后,同意拆卸发动机进行检查。果然,其内部喷油过滤嘴倾斜,后经他当场调整后恢复正常。
不仅如此,赵宗刚还多次在执行接装任务时帮助制造工厂找出了生产设计的缺陷。工厂工程师们佩服地对赵宗刚竖起大拇指:“‘铁甲神医’真是神!”
多年来,赵宗刚先后参与军区装备巡修、“跨越-2009”演练、国庆阅兵等大项保障任务18次,排除大小故障3000余个,节约维修经费近500万元。
“还没有一台我修不了的发动机!”赵宗刚有这样的自信!
然而,赵宗刚没有陶醉于赞美声中,他的眼光又开始向信息化聚焦。为了弄清楚一个装备组网技术的原理,他3次利用休假机会到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找专家求教。次年,一批新型信息化装备列装部队后,他成为团里新型装备的训练、维修第一人,成了官兵公认的“全能型信息尖兵”!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去年,赵宗刚跟随部队从中原大地远赴高原练兵。得知他被称为“铁甲神医”后,当地部队一位大校高工与他攀谈起来。谁知,他一句话就让大校震惊了,“我们的坦克到高原后还没有出现过故障。”
“这不可能!”大校嚷道。
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正是赵宗刚。一路机动行军,随着海拔的攀升,他根据氧气的稀薄程度,逐步调整装备的提前供油角,让发动机冲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高原环境下水的沸点降低,冷却液容易气化,导致装备冷却系统瘫痪,烧坏装备。他巧妙地利用高压锅原理制作了一个检压仪,让装备可以在高原之上尽情驰骋。
入伍以来,赵宗刚自主研制出多功能支架、负重轮拆装机、喷油器测试仪等18件保障器材,在基层部队推广技术成果42项。让人震惊的是,他初中学历,却获得两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要知道,这样的奖项即便对专门的科研人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从来没有为一项成果申请过专利。他说:“我研究这些成果,不是为了拿专利,而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
赵宗刚不仅要求自己有过硬的技能,还坚持搞好传、帮、带。18年来,他先后培养技术骨干300余人,200多人在历次演习、国庆阅兵等大项任务中成为中坚力量。
成了“名人”,但赵宗刚还是保持了质朴的本色,老实本分,不善言辞。对此,政委谢天平很有感触,“找老赵做报告真是难啊。普通话说不好,而且说几句就没词了。”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领导找赵宗刚讨论装备的问题,他却滔滔不绝地说了两个多小时!
这件事,让大家对赵宗刚刮目相看,“谁说老赵不会说话!”谢政委更是感慨道,“老赵真正的舞台是在他的岗位上!他真是装甲团的一个‘宝’!”(本报记者 张强 本报通讯员 丁雅涵 武今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军事频道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