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摘》文章:中国为什么非要买美国国债——中新网
外汇(foreign exchange)是国际贸易的伴生物: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必须要进行国际支付,以清偿债权和债务。
各国的货币不同,除了极特殊情况,如巴拿马(除了硬币)使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每个国家都只允许在本国境内使用本国发行的货币,不能用他国货币。因此,两个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后用何种货币支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中国卖给巴西电视机,巴西人要支付中国人货币,巴西只有自己的货币“雷亚尔”,而中国人拿着雷亚尔没用。问题就来了:巴西给中国什么货币或者其他等价物呢?
开始的时候,多用黄金。因为不用任何人或者物作保证,黄金本身就有价值,大家都可以接受。后来,因为用黄金支付风险太大(比如容易被抢),更主要的是,黄金的量毕竟有限,而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靠黄金不足以满足庞大的支付要求。
于是,外汇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黄金,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外汇市场的出现,更加速和确立了外汇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过程。
外汇是“国外汇兑”或者“国际汇兑”的简称。“汇”的意思是把货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比如我们去邮局“汇”款,就是这个意思。“兑”的本义是交换,用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平时我们说的“兑换”,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把“外汇”看成一个动词时候的理解,是外汇的溯源的意义。
现实经济生活中,“外汇”的意思是静态的,是个名词。此时,一个国家的外汇,就是用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各国外汇无论是内容还是名称都有差异,按照中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中国的外汇,主要是指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以及“特别提款权”等支付手段。
理解外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外汇是其他国家的货币,不是本国的货币。比如美元不是美国的外汇,英镑也不是英国的外汇,但是它们都可能是中国的外汇。
其次,外汇必须被许多国家,最好是所有国家能接受。如果一种外币只被少数国家接受,其使用就非常受局限,不能作为一种普遍的清偿国际债权债务的手段,太不方便,也就不成其为外汇。比如伊朗、委内瑞拉和美国的关系不怎么友好,但是,伊朗和委内瑞拉也要接受美元,这是出于现实的考虑。而伊朗和委内瑞拉的货币,却很少作为其他国家的外汇。
再次,外汇也是货币,尽管是特殊形式的货币。而货币是一种“被要求权”,你手里的美元钞票,就是你对美国政府的一种要求权,从理论上说,你总可以拿着它去跟美国政府或者货币当局,索要价值相当的商品或者服务。如果人们对于美元没有信心,认为美国会赖账,不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就不会持有它。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货币成为外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成为别国的外汇,对其发行国自然有很多好处和便利,省了汇兑的麻烦不说,更有提升国家信誉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当然希望人民币尽早成为其他国家的外汇。
最后,外汇的作用是清算国际债权债务。如果巴西要偿还进口电视机的债务,用美元就可以了,不一定用黄金,因为中国也接受美元,中国可以用美元偿付自己对其他国家的债务或者进口商品。
外汇除了货币的所有的功用外,还有一个一般货币没有的作用:政府可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外汇,达到干预汇率、影响国际收支和调节对内经济的目的。
为应付不时之需,个人必须要有储蓄,国家也要有类似的储蓄。外汇储备,也叫“外汇存底”,就是一个国家的储蓄,是一国货币当局或者中央银行持有的,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各种资产。
外汇储备的形式很多,货币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只占较小比例,外汇储备主要不是货币形式,而是资产形式。如中国外汇储备的大约70%就是美国国债。中国2008年9月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持有大约8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一国的外汇储备包括:在国外的外汇短期存款;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国外的有价证券,如外国政府债券、股票等。
注意,外汇储备跟国家官方资产是有区别的,除了外汇储备,一个国家的官方资产还包括黄金储备等。
以中国为例,外汇储备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常项目下的贸易盈余。如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多于从美国的进口,其间的差额,美国必须用美元进行弥补,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来源;二是资本项目下的各种资本流入,如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各种短期的游资,包括非法进入的热钱等,都属于这一类。
每个国家都要有外汇储备,这至少有两个理由。
其一,任何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都可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通俗地说,就是欠外国人钱。如果没有外汇储备,国际收支赤字就没法弥补,国家的信誉就要受到损害,今后的国际贸易就会受到影响,该进口的东西进不来,该出口的也出不了,人民的福利将会因此下降。有了外汇储备,就避免了这些尴尬。
其二,汇率的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以及国内的经济稳定,至关重要。汇率若频繁变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会紊乱。
伴随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投机活动越来越频繁,保持汇率的稳定也越来越困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南亚、阿根廷、巴西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投机资本恶意炒作的结果。
有了外汇储备,政府就能在外汇市场上对投机资本进行反击。1997年国际游资疯狂狙击港币,意图破坏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而这一制度是香港经济稳定的支柱之一,幸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自己的外汇储备,抛出美元,大量买入港币,维持住了联系汇率制度,取得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的胜利。
相反,1997年,泰国政府只有很少的外汇储备,根本无法阻止国际游资(著名国际炒作家索罗斯等)对泰铢的猛烈攻击,不得不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泰铢汇率直线下泻,泰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外汇储备的规模也不是没有限度。储备过多,对于一国未必是好事,任何事情都有代价。
外汇储备的第一个成本是利差损失。购买美国国债可得到美元利息,但是,买国债这笔钱换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投资,其收益率一定高于美国国债的利息率,一般估计这个差额至少是2个百分点。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2个百分点的利差就是160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第二个成本是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中国无法影响美元的汇率,甚至无从预测美元汇率的变动,如果美元贬值,所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价值都要缩水,外汇储备的价值相应减少。2009年10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超过2万亿美元,大于G8外汇储备的和,如果美元贬值,我们的损失有多大?
外汇储备过多,还会给政府调控经济掣肘。中国仍在实行外汇管制,不允许企业和个人随意持有美元,当企业获得美元后,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汇率,卖给中国人民银行,而中国人民银行负有无限的回购义务,企业有多少美元就买进多少。所以,所有的美元流入,都必然变成国内的人民币供应量,这部分增加的人民币叫“外汇占款”,是中国特有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的被动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抵冲了货币政府的效果。这就是保罗 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不能同时存在,最多只能存在两个的道理。
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究竟如何,经济学家们至今未讨论清楚。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特里芬曾经给出一个标准:一国外汇储备的最佳规模,是其进出口总额的40%。
不论以什么理论为标准,我国现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都嫌太大,现在是考虑如何分流的时候了。比如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允许个人和企业按意愿持有外币,增加进口,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和投资,买入长期增值的黄金等。
有部分经济学家提出,可以把大笔的外汇储备平均分给居民,让人们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这个主张,并非开玩笑。
以上说的是外汇储备的规模,除了规模,外汇储备还有结构问题,即储备何种外币资产,各自的比例如何。
中国的外汇储备结构是国家机密,从不对外公布。不过,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中国在美投资数据,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对我国外汇清偿能力的分析报告等渠道,可以大略知道,中国外汇储备大约70%为美元资产,15%为欧元资产,10%左右是日元资产,还有5%是英镑资产。
为什么以美元为主?
首先是因为美元稳定。虽然短期的波动不可避免,但是从过往的长期历史看,美元是最稳定的货币。如果一种货币价值变动不居,哪个国家也不敢把它作为储备货币。美元最初与黄金挂钩,币值稳定有坚实基础,后来美元与黄金脱钩,成为理论上可以随便印刷的纸片,但是,正如特里芬所说的,美国不敢滥印美元,那样,美元将被抛弃,不能再作为国际货币。
金融危机之后,美元被普通看跌,可是,情况并非如此。事实证明,美元仍是世界最稳定的货币,世界仍对美国经济和美元有信心,也没办完没信心。
其次,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现在国际贸易的2/3是用美元计价和结算的,石油、黄金等最重要的商品,粮食等大宗产品的期货交易,都是用美元计价和交易的。
最后,美元是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币种。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人们对美国有信心,才储备美元和美元资产。短期内,这个格局不会改变。
所以,我们买美国国债,是理性的选择。
(摘自《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高温津贴数年未涨 尴尬了谁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